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详情页

一位MBA生的留学感悟

来源: 时间:2012年03月21日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  为了和家人团聚,2008年10月我选择留学的方式来到了罗马尼亚。在工作5年后,我选择重新回到校园来充电。 虽然我可以不上预科,直接读英语授课的研究生,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先读一年罗马尼亚语。 

  学习罗马尼亚语的这一年感受最深的就是:学语言要从依赖老师到靠自学为主。在国外读书,更大的程度上还是要靠自律、自学,国外的教育和国内教育的差别还是很大的,老师一般就是启发式的教学,多数靠自己的思考和发挥。这边的学分也和国内也不一样,这边成绩满分都是10分, 国内满分是100分,这里只要考过5分就算过关了, 国内要60分才算及格。

  读预科的这一年是我大学毕业以来最开心的日子, 我的同班同学最小的11岁,最大21岁的“小朋友”,相比年龄,我就是“大姐大”了。上课,我们一点也不敢打盹的听着老师一会罗语一会英语的讲课,真是锻炼人。下课,坐着同学开的车,拉着我们满市区的逛 ,看街景,听着90后都喜欢的那些动感十足的音乐, 觉得自己也年轻不少呀~ 和小同学一起学习、一起开心的日子真的让我有种回到大学校园的感觉。重新做学生的感觉真好! 

  一年的预科转瞬即过,2009年10月开始了我MBA专业的研究生课程,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,还是让我感受到了这边教育和国内的很多不同之处: 

  1. 课程一般没有固定的教科书。老师会推荐我们很多书名和免费下载书的网址,让我们自己去网上免费download, 或是复印了去看。很多推荐教材都来源于哈佛商学院的内容,这样的方式教材比较广泛,而且内容也比较新。想起我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,学的虽然是经济学,但很多教材还是80年代出版的老书,而且大学4年的教材会在大一开学的时候一次性发给我们(当然我们是交了不少银子的)。现在老师讲一节课,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吸收,课后我们需要阅读很多的书(都是英文版的),我整天陷入了阅读充满生词的英文书的漩涡中....有一位朋友安慰我说:“书海无涯,回头是岸!”。

  2. 上课时候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。老师在上面讲,下面的同学会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话,发表对老师观点的疑问或质疑,老师也很高兴的对答或解释。一节课在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,热热闹闹的就上完了。真是佩服外国同学的这种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精神,回想我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教育,都是在默默低头中渡过的,大学更是从一上课就低头,要不是万一被老师点到名字回答问题的话,会一直低头直到下课才看老师一眼。记得有一次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,没有任何人吱声,然后老师说:“下面的同学谁来回答?”老师发现同学们头更低了,很生气的说:“再低头,头就到裤裆里去了!”结果,我们笑的头更低了…

  3. 老师讲的东西实用性强。比如financial management的老师讲授财务报表分析,以及实际经营案例分析。Informatics for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老师教我们如果用microsoft expression来制作个人网页,这个教授还讲授了很多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如SAP、 ERP等。想到我在以前公司的悲催经历,每天的工作都陷入ERP的“泥沼”不能自拔,怎么也不觉得这些软件有多好,反而为其所累。经过学习发现,其实这些软件还是不错的,只是我们没用好。Strategic management的教授Bartianu在美国和日本都生活和工作过,他说不看重考试,只希望我们从他讲的课中能更多的学会思考,他还为我们邀请来了日本Honda的前执行总工程师(Ex. Executive chief engineer)“小林三郎”为我们做关于“本田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”的讲座。小日本的某些管理还是值得借鉴的。

  4. 考试评分系统比较的合理和人性化。 一般来讲,一门课的成绩由四部分组成(满分10分):平时课堂出勤率占1分,平时seminar上的发言表现2分,平时老师布置论文作业占2分,最终考试5分。这样的考核比较看重综合成绩而不仅是一场考试的结果。评分系统也会随老师个人教学方式的不同而比较的灵活,business economics的老师就要求我们15个人为一小组,在阅读完推荐教材后,进行小组讨和总结,以PPT的形式做一个presentation,每个同学都要上台表述并接受老师的提问,仅此一项就占这个课总成绩的8分。

  总的来说,工作多年后,重新回到学校来充电学习,还真是不容易,学习这事…有疲倦,有困惑,更多的还是收获知识后的满足感吧~~